第256章 三封书信
推荐阅读:凡人修仙:开局获得一座仙府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天灾后带着双BUFF快乐摆烂 鬼帝成神 开局北风掌,成为诸界最强 云鬓乱:惹上奸臣逃不掉 得罪了我的小主神 洪荒:永恒紫莲 泽雪倾城 薄总,离婚后请保持距离!
侯平拿到了毛文龙从陈家抄到的三封信后也是颇感棘手。
陈愚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里,表明了南原之战是有人故意做的局。
他和杨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杨元没有屈服,而他选择了屈服。
所以他写信的目的就是给两个儿子安排后事。
他用自己的死,为两个儿子换取了最大的利益。
信的末尾则是告诉两个儿子要在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见什么人。
然后拿回他们应得的钱财,以及得了钱后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第二封是陈秀宁父亲写给陈大伯的信。
信中说他被人找上门来,要求他把陈愚衷留的信件交出来。
但是陈秀宁父亲觉得不太放心,怕交出去也讨不得好,就把信交给陈大伯收起来。
信中还提到了他如果遇到不测,请陈大伯不要欺负他的妻女。
就是因为这封信,侯平把之前对陈秀宁父亲那件案子的诸多疑问也都搞清楚了。
当初他有看过陈秀宁父亲的案件卷宗,整个案件过程调查的非常清楚详尽,但唯独凶手抓不到,这就很奇怪。
实际上大明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如果能确认身份的话,抓人还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能确认身份,就证明犯人的户籍还是有效的。
只要户籍有效,以大明朝廷的效率,要抓人并不困难。
就算真抓不到凶徒本人,但是必定也会将凶徒的家眷什么的先擒住关押。
可是卷宗上只是写了凶徒是真定府武邑县紫塔村人于弘志,其它的就再无记录。
如果不知道官场内幕的话,可能还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只能说明这个案件在查清来源后,被中断了后续调查。
也就是说当地衙门在调查到可以抓人的时候受到了外力的干扰,不让再继续调查下去了。
以前侯平没想到这一点,是因为陈秀宁的父亲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份。
但是现在看到了陈愚衷的书信才知道,所谓的木匠身份,根本就是掩人耳目。
实际上陈家的财富都是陈愚衷用命换回来的。
而陈秀宁的父亲迁到漷县,也是因为遵从陈愚衷的嘱咐,两兄弟分开两地居住,免得被人一网打尽。
之所以死,也是因为当年是他从那些人手中取回陈愚衷出卖国家所得财富的人。
第三封信则是顾养谦写给陈愚衷的信,信中的言辞颇多隐晦。
表面看,信中只是告诉陈愚衷不可轻率出击,以免破坏大明与日本国的和平。
但是信中的言辞颇多古怪之处,应该是有些有只当事人才能懂的隐晦表达。
结合这三封信,侯平似乎看到了当年杨元失陷南原一事背后势力的角逐。
大明援朝一战,背后迷雾重重。
而这三封信,却似乎把这些迷雾拨开了一角。
顾养谦,南直隶通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以才武称着当世。
先后任云南洱海道佥事迁苏州镇守、辽东巡抚、擢任蓟辽总督、兵部尚书等职。
曾上书《冲庵抚辽奏议》和《督抚奏议》等,是大明第一个发现努尔哈赤野心的人。
可惜当时他向朝廷发出的预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率兵入侵朝鲜。
其后宋应昌、李如松等率兵入朝增援。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日军败退,放弃王京,退守釜山,而大明朝廷主和派甚嚣尘上,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顾养谦的判断。
其后大明与日本议和,顾养谦替代宋应昌经略朝鲜。
在经略朝鲜以前,顾养谦都是一个很猛的人,其战略眼光也向来高明。
曾多次与李成梁并肩合作,有很多的实战经验,可谓威震辽东边陲。
但是怪就怪在他肩负经略朝鲜的职责以后,就变得异常谨慎起来,从不轻言动武。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朝廷又以兵部左侍郎孙鑛代替顾养谦为朝鲜经略。
孙鑛担任经略后,持主战立场,并上奏:朝鲜在我则代戍为难,在彼则自振无计,如必欲保属国以固藩篱,则惟特设一宪臣专理朝鲜兵备,凡抽兵派饷一切以我从事。
这种提议就是要架空朝鲜国王的方案,可惜并未得到朝廷的许可。
万历二十五年初,日本出动水陆大军十六万余人,再度入侵朝鲜。
七月,南原兵败,杨元、陈愚衷败退回王京被斩。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顾养谦被罢官,表面原因是他提出“封贡”方案,建议封日本国王,并撤换了宋应昌等将。
如果结合顾养谦给陈愚衷的信件来看,显然他被罢官的背后,远不止这个原因。
信件上没有具体日期,但结合陈愚衷被斩的时间来看,应是在日本再度入侵朝鲜之后,在南原之战之前。
此时顾养谦离任辽东经略已经有三年之久,他还写信叮嘱陈愚衷不可出击,显然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关心战事。
结合后面倭寇的战略部署来看,这一切似乎就是一场预谋。
可见三大征之一的东征朝鲜这场战争的浑水,确实是深不可测。
而后世也经常把杨元之死当成一种预兆,认为这是朝廷准备对李如松动手的信号。
可是侯平知道,李如松的死绝对不会是朝廷……,不,应该说绝对不是万历皇帝动的手。
后世经常把李如松和李成梁当成共同进退的同宗同门。
但其实李如松和李成梁父子根本是两个立场。
万历朝初期,大明的军权基本上都控制在张居正扶持起来的将领手中。
曾跪舔张居正说出“甘为太岳门下走狗之语”的名将戚继光,其立场便不容质疑。
其实相比于戚继光,实际上李成梁才是张居正真正的嫡系。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李成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时年四十岁。
前文说过,李成梁能从生员成为参将,他背后的人是辽东总兵佟恩。
而随后佟恩因为私放女真反贼的事情被降职调离。
其后李成梁如果再想升职,就不可能走佟恩这条路了。
也是时也命也,当年嘉庆皇帝驾崩,隆庆皇帝登基,首辅徐阶将自己的学生张居正召为阁臣。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入阁,他所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辽东军事问题。
此时辽东兵备废驰,鞑靼时常入寇,边军疲于防守。
只有在官场如同白纸一张的李成梁,在险山参将任上,主动出击,有过一两场小胜。
新入阁的张居正也正是需要成绩的时候,就需要这种敢打敢拼的将领。
于是在张居正的保举下,很快李成梁就进为副总兵官,协守辽阳。
也为此后十六年间进一步成为东北王打下了基础……
(https://www.95ebook.com/bi/368478/1723738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