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好王爷 > 第330章 通货膨胀率

第330章 通货膨胀率


听到朱元璋如此严厉地训斥,话语中充满了苛责之意,朱楩和朱允炆两人不禁感到惊讶。毕竟,朱柏可是深受朱元璋宠爱的儿子,就连封地也是位于中原内陆,不像其他兄弟被封到边疆地区。

朱元璋如此生气并非没有道理。大明宝钞是他大力推行的货币制度,而一个朝廷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军权和财权。军队可以帮助建立政权、保卫国家,但财权则能稳定民心。发行的货币通常与朝廷的信誉紧密相连,只有当百姓和民间信任并使用朝廷发行的货币时,才能牢牢掌控国家的财政大权。这种权力一旦巩固,朝廷的地位就难以动摇了。然而,如果朝廷发行了新的货币,但却无人问津,货币无法流通,或者百姓依然坚持使用原有的货币或外国货币,那么朝廷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这相当于将国家的财政大权拱手让给了他人。

要保持货币的稳定以及民间对它的信任程度,关键在于购买力。简单来说,原本一张宝钞可以在酒楼享用一顿丰盛的大餐,但经过一年时间后,却只能购买一个包子,试问还有谁愿意继续使用呢?毕竟,宝钞并非如银子、金子或铜板等贵金属那样具有固有价值和流通价值,它仅仅是一张纸,背后依靠着朝廷的信用作为支撑,如果朝廷都无法保证它的有效性那么谁还会相信朝廷呢。

要想解决这种不保值的问题,关键在于真伪的辨别以及对发行数量的严格限制。这正是后世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通货膨胀率。如果能将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那么经济运行就是健康、稳定的。然而,就目前大明朝的技术水平和监管力度而言,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可谓困难重重。

关于真伪辨别的问题,宝钞提举司或许已经有了一套专门的辨别方法,但具体细节不得而知。而对于发行的监管,则几乎形同虚设。事实上,大部分私印的宝钞都来自于各地的宝钞提举局,情况正如朱柏那样。各地的权贵或官吏凭借手中的权力私自印发宝钞,却没有人能够有效地监督他们。

曾经,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多少还能负责官员的监察工作,他们也不敢太放肆的做这些,但自从胡惟庸案后,锦衣卫进行了一大波裁撤,各地监管便松散了,蓝玉案后,锦衣卫更是直接被裁撤,导致监管机构出现了空缺。

老朱也不是学经济学的,虽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是对于怎么样运作这套体系还是属于门外汉,只能是看着私流出去的大量宝钞干着急。

朱楩拱拱手说到:“父皇,十二哥私印宝钞之举确有不对,可这事情其中还有缘由,此次儿臣路过湖广,与十二哥深聊此事便是为了回来与父皇和十二哥解开误会。”

老朱本来靠着椅背的,听到朱楩如此说,正了正身子问道:“误会?什么误会?你且先说来。”

朱楩应道:“是!”然后便把之前在湖广朱柏和他说的那些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其中包括朱柏在洪武十八年就藩时,湖广遭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洪灾,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和村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而其他省份援助的粮食因为交通不便,无法及时运送到灾区,导致灾民们面临饥饿的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朱柏心急如焚,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将会有更多的人失去生命。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难题——私印宝钞。

朱柏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私自找当地宝钞提举局印制了大量的宝钞,并将其用于购买粮食。他亲自组织人力,将这些从受灾轻微地方买来的粮食运往严重的灾区,分发给受灾的百姓。由于宝钞的大量投入,避免了饥荒的发生。

然而,私印宝钞毕竟是违法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朱柏就没有把这件事情上报朝廷,只要能救民于水火之中,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最主要的是,这些私印的宝钞他是没有一分花在了享乐之上。

“父皇,其实十二哥在这件事情当中,最大的失误便是没有将缘由上报给朝廷,我也问过十二哥,他是觉得本来宝钞在胡惟庸案发那年就已经有了大量私印,价值不比从前,所以他也没有在意,想着无非是增添一些,因此才没有上报。”

朱元璋半晌不语,朱允炆也是在一旁沉默着,这事主要还是得看朱元璋的态度。

“他大可以向布政使司借钱去办,虽说是办了件好事,但这对宝钞的影响是极坏的。”朱元璋显然是不打算继续继续追究朱柏的过失了,语气中没有多少责怪的意思,反倒是有些欣赏,本来这件事情他以皇命压下去,就是为了不追究,此时把其中原委解释了,倒也算让他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朱楩此时抱拳笑道:“父皇也知道,十八年的时候十二哥才去就藩,人生地不熟又遭逢大灾,那些官员哪会儿把钱借出来。”

朱允炆也点点头,表示赞同转头对朱元璋说到:“孙儿也认为十二叔此事办的是极为快速的,实际从权嘛。”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允炆,这事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用不用让湘王回京,重报归档的。”

朱允炆沉思片刻,然后回答道:“孙儿认为,既然事情只有我们几人知道,又是场误会,那既然说开了,也就不必麻烦十二叔往来一趟了,可以先派人了解宝钞的实际价值和流通地区,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宝钞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就是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认可了朱允炆的建议后对朱楩说到:“就按太孙说的办吧。不过,对于朱柏的处罚还是要有的,毕竟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朝廷的规定,你去封信给他,让他好好闭门思过。”

朱楩点头,抱拳笑颜到:“儿臣明白,十二哥也是出于好意,希望能够帮助百姓度过难关。不过父皇说要让他闭门思过,那一定是要思过的,儿臣回去就写信。”

其实朱楩此时没有发现一个关键的事情,他觉得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还有朱允炆,而且误会已经说开了,所以日后针对朱柏的削藩理由也就没有了,不过此时的他忽略了一点,这事情任就只有他们三人知道,而且朱允炆方才的话语当中也或多或少透露出不愿让更多人知道缘由的意思。

此间事了,被耽搁了不少时间的朱楩小跑着往周妃宫里去,天气虽然冷了,但好在还没下雪,出着太阳的午后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到了周妃院子,果然她们还没有开始吃饭,正在院子里闲聊着。看到朱楩来了,这才纷纷起身,将还温热的菜肴从热水中取出来摆放在桌上。

朱楩终于品尝到了久违的泡菜炖粉条子,味道鲜美可口。至于在朱元璋那里汇报的事情,他在这里并没有提及半句。妇人们对国家大事并不关心,饭桌上,两位妃子最常谈论的话题就是比朱楩大一岁的十七哥朱权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最大的那个甚至可以打酱油了。然而,朱楩和袁巧儿却一直没有动静。


  (https://www.95ebook.com/bi/368084/1723730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