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五国攻秦(二)
申杨道:“既然组长不愿抛砖引玉,那我就抛下我的‘砖头’。我们参谋部认为目标应该是在获利的同时,削弱双方,这个双方是指合纵的五国,以及秦国。
秦,在我们大夏的历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始皇帝一统七国,功绩莫大,是一位伟大的帝皇,所以我们夏历也是以始皇帝一统七国那年为元年。
我们对秦和始皇帝总抱有着别样的感情,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世界的秦和始皇帝会是我们的敌人,作为敌人,我们应当想办法将他变得弱弱的,我们自己强强的。
这次五国合纵抗秦就是一个机会,正好削弱秦的实力,一个实力太强的秦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能够将之削弱,那就想办法将之削弱。”
“而五国对比于秦,是处于弱势方,但我们也不能对他们抱有怜悯之心,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统一这里,他们也是我们的对手,包括在一边当咸鱼的齐国。
这次五国合纵抗秦能打得越久越好,最好双方都打成残废。
虽然这样的想法对这世界的普通民众而言非常的残酷,战争会死去很多人,但确实诸国大战,两败俱伤,于大夏有利。
我们要利用五国合纵抗秦,既削弱秦国,也要削弱五国。”
为削弱秦国,申杨已经在构思一个“裂秦计划”,只是目前情报不够,时机也不成熟,申杨还没将他心里的计划提出来。
“我们参谋部给出的意见是要让双方这场战争打得越久,打得越惨烈越好,具体行动规划有两方面:
一、大量储备物资。
物资不仅是要提供给五国联军,也是为要到来的异世界民众准备的,我们与五国的交易会带来一些人口,还有战争产生的流民,这都是宝贵的人口资源,不能浪费。
关于这一方面,我们一年多以前就在做,物资储备不少。
二、派人贿赂赵国、魏国、燕国、韩国和楚国的大臣,让他们在各国朝堂替我们说话,不是说其他的,而是说我们的东西好用、价格实惠,若要为合纵大军备置军资,可往我们这里购买!我们要让五国联军更具有战斗力。
对这一方面行动的执行,参谋部有一个提醒,我们等于是在派人去推销我们产品,有些人看到我们的东西好,说不定就想强抢,所以我们可能在卖东西前,还要先跟人打一仗。
这一仗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了,该怎么打,需要借这一仗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商讨。我发言完毕!”
申杨发言完后,众人陷入了思索,过了会儿,赵英杰道:“申参谋长发言很好,虽然我是不认为我们会跟人真打起来,但确实是有这可能性,我们要做好战争的准备。为什么我不认为我们会跟人打起来,我来说一下。”
“申参谋长话中其实是将我们置于了一个弱势的地位,这个弱势是指七国看我们,他们认为我们弱。
这样便可理解申参谋长话里的意思,实质就是在讲我们派人去将我们的东西推销给强者,强者觉得我们弱,看到我们东西好,所以会来攻打我们,强抢我们的东西。用一句话即可概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可如果这个匹夫怀的不是璧,而是刀枪剑戟呢?
我们去推销的产品主要是军需用品,那么这些所谓的强者还会认为我们弱吗?”
听到这,大家都大概明白了赵英杰想说什么。
“如我们去推销卖可装备三万人军队的刀枪剑戟,别人会怎么想?”
赵英杰自问自答:“他们会想我们能这么大方卖给他们三万人的装备,我们肯定还留有更多更好的装备。所以,我们卖给他们装备,他们反而会认识到我们的强大,不会生出觊觎之心。”
“当然,人的想法各异,说不定真有人生出觊觎之心,因此我说我们要做准备。”
“对于如果真发生战争,我们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战争,我们肯定会胜利,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我们想要以战争达到什么目的,这很值得思考。”
“我们未来的蓝图很大,目前处于和平的战略发展期,我们当前的目标依旧是稳定发展,最好是不亲自参与战争,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外界打的热火朝天,我方自岿然不动如山’。”
赵英杰的话概括起来就一句话“让外面的人打,我们给他们添柴加油,让他们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但我们自己不打,我们继续苟发育”。
“异开小组”制定的对这世界的开发策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战略发展期,即苟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培养人才,为日后平定天下、治理天下打好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战略进攻期,这个时期是攻占领地,一统天下;
第三个时期是一统天下后要进行的,如消灭各方的稳定因素,规划后续发展方向等。
三个时期的任务并不一样,时间跨度也很长,但作为国家大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集中到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
申杨在参与制定计划时,曾想到自己前世的那个国家,二十年赶英超美,哪这么容易做得到?
赵英杰讲完,其他人陆陆续续也进行了些发言,都是围绕着五国合纵攻秦,山谷营地该怎么做来展开。
“异开小组”会议定下主要方向,具体实施由山谷营地执行。
山谷营地派了人去五国搞推销,真遇上了预料中的情况,见着山谷营地的东西,有国家心生了觊觎之心,想要强抢,但都被扭转过来了。
“大夏人之物颇好,寡人甚喜之,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楚国朝堂上,楚王对一众楚国大臣道。
其实他的意思就是我想要大夏人的东西,你们觉得该怎么办?言下之意就是我不想给钱买,我想抢。
一名大臣明白楚王心思,出列道:“那大夏人居我大楚边境之地,不朝大王,不事王恩,不思为楚民,还时常乱境,臣认为当以兵讨之。”
这名大臣连给大夏扣了几顶帽子,实际就是为了最后一句中的“以兵讨之”,也即是委婉地给楚王说,“大王您认为大夏人东西好,不如我们派兵去抢!”
“不可!”
(https://www.95ebook.com/bi/352904/5051135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