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四章 瓷艺
虽然对于秘色瓷非常喜欢,但是张天元却很冷静。
这种东西的出现实在太过不正常,按照他之前的调查,秘色瓷一下子在大东亚博物馆出现三件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这帮小日本,该不会整出赝品瓷器来糊弄他吧。
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虽然不愿意承认,可是有一个事实张天元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中国的瓷器目前还没办法跟小日本相比。
老祖宗引以为傲的东西,如今却反而被小日本反超了,这怎么想着都让人心里头不爽。
中国足球不行,可以忍,反正都已经烂透了。
可咱们的瓷器不能也不如小日本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小日本不光生活瓷器比中国好,就连制造赝品的能力也比中国强。
尤其是在神罗集团崛起之前,这个事实更加明显和确实。
关于这个事儿,张天元心里头非常窝火,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在津城弄那个瓷器基地的缘故。
然而瓷器基地是搞出来了,可是毕竟时间太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击败小日本的瓷器,还太难了。
当然了,跟咱们中国的古瓷相比,小日本毕竟还是差着很大距离的。
瓷器这东西,范围很广,就拿全国八大陶瓷产区的瓷城景德镇来说,按照用途就可以粗略划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等等。
在景德镇,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和陶瓷行业有关,可以说是一个景德镇的支柱产业。
对比起来,当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要细分一下的。
特种瓷器:日本完爆中国。
不好意思,但事实就是这样,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了加速新技术革命,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特种陶瓷,因此特种陶瓷的发展十分迅速,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突破。
特种陶瓷在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高技术、新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就是这些东西,看起来不难,但是这个精密度国内就是做不了。
在我们醴陵,陶瓷厂家虽然很多,但是掌握特种陶瓷研发技术的极少,经常都是日本的客户研发好,下单给景德镇做,还需要签订各种保密协议,产品不能再其他任何地方出现。
电瓷:日本掌握研发技术,中国提供生产能力,合作关系居多。
好多人不知道电瓷是干啥的,举个例子,高压电线杆,错综复杂的线需要绝缘体隔开吧?
对了,就像手机的收线器一样,不过这个更多是起到绝缘的作用。
你想想世界上需要多少电力工程建设就需要多少这样的特种陶瓷,市场很大,但是竞争也不小。
建筑瓷器:日本技术领先全球,中国产量过半,只能算是工厂而已。
当然了,张天元毕竟不是建筑瓷器行业的专家,这个数据未必准决。
但是大体和特种陶瓷行情相似,日本高精尖陶瓷技术领先世界,中国在产量产能方面世界第一。
艺术瓷器:艺术并无好坏之分,但张天元还是认为中国的更好。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中国艺术瓷器还是在吃老本。
现在小日本偷取中国的瓷器技术,其实就是为了全面将中国踩在脚下。
武田晴子拿出来的这三件秘色瓷,张天元猜想多半可能都是赝品,而且是小日本通过技术研究出来的赝品。
他没有使用鉴字诀的情况下,完全无法分辨这东西的真假,因为模仿的实在是太好了,就连做旧也是顶尖的。
三件东西,都是盘子,从造型和颜色上来看,都非常相似。
这第一件张天元甚至曾经在博物馆看到过。
这东西就是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
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
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
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重800克。
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
最令人惊叹的是:巧妙的凹底器形设计,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呈现出秘色瓷“无中生水”的视觉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五代诗人徐夤曾对秘色瓷有过这样的描绘:“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呈现“无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秘色瓷还有另外两件——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
其他的秘色瓷器隐约也有水感,但相对较弱。
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发现“无中生水”的秘色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器底部均为“凹底”。
所谓“凹底”是相对于瓷器底部而言,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
相应地从瓷器口处观看,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
这些碗碟最大的特点就是碗底外壁留有清晰墨迹的唐代仕女图案。
此图在造型上注重写实。
仕女发髻高耸,脸形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富态,亭亭玉立;穿着大袖纱罗衫,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盛世大唐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手法上采用游丝细线勾勒,均匀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仕女所穿着绫罗绸缎服饰的飘逸风致和细腻柔软的质感。
同时,在其他的秘色瓷器上也发现有仕女图,这些仕女图案是怎样留在上面的呢?
这还得从发现秘色瓷现场说起。
当时,考古工作者在地宫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后面先发现了一个壸门高圈足银香炉,下边藏有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盒子,里面有一个丝绸包裹,打开之后惊奇地看到秘色瓷均被绘有仕女图案的薄纸包裹着。
原来,秘色瓷作为佛骨舍利的供奉品放入地宫时,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磕,用了有仕女图墨迹的纸来包裹。
没想到历经千年,纸张已成灰片,但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印痕却保留下来,这不但为研究唐代绘画提供了实物资料,还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https://www.95ebook.com/bi/351930/1189357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