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非洲建国记 > 第107章 内政工业篇

第107章 内政工业篇


第107章  内政-工业篇

    回到鲸湾港后,石锦堂安稳了两天,然后就开始处理各类公务。

    这里不得不说要夸奖一下金熙悦,这个朝鲜官家小姐已经进化成了专职的行政秘书。

    需要处理的公文都被她分门别类的各自归档,另外她还别出心裁的用小纸条做了摘要,公务种类也用不同颜色的纸条做了区分。

    比如教育口的就用蓝色的纸条做摘要,经济口的文件就用黄色纸条做摘要,而工业口则是用红色纸条。

    石锦堂现在要看的就是工业口的文件,是以他直接拿过一摞贴着红色纸条的文件细心观看起来。

    西南非洲的工业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总产值截止1882年9月,达到了10021.45万元军票。

    这份产值是三年来积累下来的,换算成英镑只有100万镑,距离工业化大国的目标还十分遥远,但是已经艰难起步了。

    工业方面共创造就业岗位2300多个,其中大部分的工业工人都是朝鲜妇女,另有小部分特殊行业是华人男工。

    随着东南亚土著女性移民的引入,整个西南非洲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女性入籍。

    为了让非华裔女性能够和华人男性结合,南华公司出台了专门政策。

    《西南非洲非华裔女性移民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非华裔女性移民不享受免费分配土地政策,除非同华人男移民结婚,否则外族裔女性移民只能到工矿中充当产业工人,还要在限期内返还移民费用。

    非华裔女性移民对于西南非洲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制衣厂、罐头厂能够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大批朝鲜裔女性移民的辛勤付出。

    这两个工厂产能瓶颈已经凸显,下一步就是继续引进新的产线,扩大产能。

    玻璃厂和榨油厂的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因为销售方向的不同,两家工厂的发展有些参差。

    ……

    榨油厂在四个工厂中,创造的产值最低,已然被其他三家工厂远远抛在后面了。

    这不难理解,榨油厂的销路太窄,且产品类型单一。

    虽然开发出了花生油、菜籽油这两个新品,也只是针对西南非洲内部销售,外部基本没有销路。

    如今随着北部几个大区的开发加快,榨油厂离农产品产地太远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西南非洲境内的长途铁路还没有修通,依靠马车运输的效率太低,外购农产品原料不经济。

    是以石锦堂打算把榨油厂进行拆分,大部分的工人和设备都运去中原区的温泉城,后续再扩展到其他大区。

    那边的农业比重最大,将来也会是产粮大区。

    鲸湾这边的工厂只保留一部分,可以转让出去给民间资本经营。

    这样不但能够维持工厂运转,还能活跃民间资本。

    ……

    玻璃厂生产的镜子以及罐头瓶产量在逐步攀升,如今因为罐头厂的火爆产能有些跟不上。

    石锦堂打算再引进设备,继续扩大产能。

    新的玻璃厂和罐头厂不会再设立在鲸湾这边,要向南部的坪山区那边转移。

    金钩港(纳国吕德里茨港)那边虽然不能停泊大型轮船,但中小型的商船还是可以停靠的。

    从开普墩过来的运煤船也能因为少走航路而节省运费。

    再加上橘林地区的开发,西南非洲南部地区的发展也会加速。

    ……

    未来在橘林地区会开设新的罐头分厂,福鳄区内丰富的野生动物以及鳄鱼河内数量繁多的鳄鱼,都会是罐头厂的肉食来源。

    野生动物毛皮以及鳄鱼皮都是不错的工业品原料,鳄鱼皮更是制造奢侈品的顶级皮料。

    这些资源放着不用,太浪费了。

    石锦堂打算开发午餐肉系列罐头,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利用境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也能为移民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至于环境保护之类的事情都还太远,等到人口规模上来了再想那些有的没的。

    ……

    另外,石锦堂打算在西南非洲境内设立毛纺厂,西南非洲境内的畜牧产业已经蓬勃发展,单单依靠毛皮出口产值太低。

    另外南华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毛呢、麻布和棉布,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布局全产业,不但能够培养产业工人还能扩大内需。

    工业起步阶段经济效益不是第一位的,是以即便亏损也要咬牙硬上。

    石锦堂近期会给巴黎的艾丽斯发电报,让她帮着寻找合适的毛纺厂。

    尽量选取小型的工厂,收购下来花费不多。

    也更容易说服厂里的工人来西南非洲赚取快钱,甚至留在西南非洲定居。

    ……

    至于制衣厂也会被拆分,鲸湾这边的工厂只会保留制造套头衫以及“八一式华服”和学生装的产线。

    新开辟的衬衣产线会转移至橘林地区的新橘镇(今南非库鲁曼镇)。

    那边靠近开普殖民地的金伯利镇,金伯利镇同开普敦之间又有火车交通线,方便原料运输。

    同时距离市场也很近,能够节省大笔运费。

    ……

    而从欧洲收购搬迁过来的两家染料工厂(苦味酸和TNT),也已经走上正轨。

    这两家工厂为制衣厂生产配套染料产值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军用方面,后面会单独介绍。

    ……

    先遣第三营占据的马弗京(今南非梅福根市)附近有石灰石和大理石矿,适合搞一个水泥厂。

    这件事石锦堂自己同意不行,还得同布尔人以及英国人都商量一下。

    毕竟这个马弗京属于地理位置险要,兵家必争之地。

    那里本来是土著人巴罗隆人的土地,因为英国人骗过了巴罗隆人,得以在这地方设立定居点。

    后来布尔人复国发现这处险要之地被先遣第三营占用了。

    布尔人立刻认识到了马弗京的险要地位,是以在同英国人签订合约的时候,要过了这块土地。

    到了签订新布隆方丹协定的时候,石锦堂态度强硬。

    布尔人为了避免自己的首都被兰德堡垒城威胁(比勒陀利亚距离兰德堡垒城只有60公里),只好同意了把马弗京委托给南华公司管理。

    在原时空的1895年,时任开普殖民地总督塞西尔.罗德斯的猪队友-詹姆森医生带着罗德西亚境内的500名警察,意图突袭德兰士瓦共和国,就是从马弗京侵入的。

    没想到被布尔人堵了个正着,詹姆森医生被生擒,500警察死伤大半。

    塞西尔.罗德斯因此事件引咎辞职,詹姆森博士因为是英国人的缘故保住了性命,但被判处15月监禁。

    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

    这里也曾发生了一起大战,被称之为“马弗京战役”。

    布尔人损失惨重,英国将军罗伯特.史密斯.贝登堡因此而成名,这位将军后来创立了国际童军组织。

    ……

    石锦堂通过电报知会了开普殖民地政府以及德兰士瓦共和国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兴建马弗京水泥厂。

    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开普殖民地政府对此都表示赞同。

    是以在10月份的时候,三方代表签署了成立马弗京水泥厂的协议。

    协议中规定,马弗京水泥厂总股本20万镑,南华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占股40%,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开普殖民地政府各占30%。

    水泥厂的设备全套从英国进口,至于工人则是雇用马弗京附近的黑人土著。

    公司管理层以南华公司为主,派驻的总经理是史锦庸,副总经理两名分别是布尔人路易斯.博塔,以及石锦堂专利办公室昔日的属下-公务员戴维.贝尔。

      求追读、投资,收藏,推荐票。

        另感谢书友小弟不财,深夜的孤独者,下次、依旧,&枫叶*,月票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95ebook.com/bi/339772/172375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