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217章 鞑靼犯边

第217章 鞑靼犯边


第217章  鞑靼犯边

冬天吃火锅,自然是以麻辣锅底为先。

尤其是身处北方,麻辣锅底,更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朱高炽从小在北方长大,虽喜甜食,但也不是不能吃辣。

尤其是辣椒被郑和带回来之后,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佐料和调味料。

每到冬天,驻守在边境的将士,对辣椒的需求量就会增多。

他们需要这东西御寒。

红汤沸腾,葱、姜、辣椒等佐料在汤中翻滚。

看的朱高炽眼睛都直了,口水更是止不住。

见他这个样子,杨轩忍不住道:“不就是一顿火锅嘛,你用得着这个样子嘛?”

“师叔,你是不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丰盛的饭了。”

他指着桌上的各种肉,脸上挂满了委屈。

他现在基本上是和大鱼大肉告别了,家里媳妇管的太严,喜欢吃的甜食还有肥肉,也只有偶尔才能吃上一点,解解馋。

平时想要吃,只能偷偷摸摸的。

堂堂太子,混到这个地步,也是没有谁了。

他给师叔跟小姑说着自己有多么多么不容易,多么多么难。

以期获得同情。

然而,听完他的诉说,杨轩和安庆相视一眼,皆是哭笑不得。

“你媳妇做的没错,那些东西你确实要少吃,你也不看看自己现在的身体,走两步路就喘。”

“我有时候真怕你活不过你爹。”

“你是太子储君,身体安危关乎着国家的稳定,以及皇位的传承。”

“所以,为了国家,为了你儿子,你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大明正处于上升时期,要是再来一场靖难之役,我们过去十几年的努力,怕是要白费了。”

杨轩收起笑容,语重心长的叮嘱。

“师叔,我都明白,我也就是说说而已。”朱高炽坐的端端正正,回应道。

“嗯,这都已经好了,赶紧下菜吧。”

杨轩点点头,招呼朱高炽动手。

“今天都是瘦肉,你多吃一点也没事。”

“就当是让你好好解一下馋。”

“谢谢师叔。”朱高炽脸上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不过吃着吃着,他就感到有些不对:“师叔,这是牛肉?”

他观察了一下盘子里的肉,前面光顾着开心了,都没有仔细看。

“嗯。”杨轩看着他,轻轻嗯了一下,没有否认。

牛作为重要生产工具,是受法律保护的。

死了还得到衙门儿报备,等到核查好死因,才能进行处理。

而且牛皮牛筋这些东西,官府都会收上去,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牛皮可以用来制作皮甲,而且牛筋也是用来制作弓弦的重要材料。

见朱高炽的表情有些不对,杨轩又给他多解释了一句:“前两天一头母牛难产而死,属于意外。”

朱高炽闻言神情舒展开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吃肉的爽快中。

这个季节,基本上没有什么蔬菜,桌上更多的还是牛羊肉以及土豆和红薯切的片。

绿油油的蔬菜并不多。

这还是因为玻璃的制造技术被大明掌握后,杨轩特意请匠人给自己弄了一个玻璃大棚。

专门种植一些反季的蔬菜。

这玩意儿价格贵的离谱,当初搞的时候,杨轩也是无比的肉疼。

毕竟搞玻璃大棚,所用的玻璃那都是一整块一整块的,现在大明的制造技术也才刚起步,合格率非常低。

这也就导致了玻璃大棚的成本贵的离谱。

不过为了冬天能吃上蔬菜,这钱他还是花了出去。

更何况,花出去的钱才是钱,一味的留在手里,钱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

一顿火锅吃完,朱高炽拍着肚子,心满意足。

“师叔,叨扰多时,这天也快黑了,我就先告辞了。”

朱高炽起身告辞道。

随后,杨轩和安庆便将朱高炽送出了门。

从后者的背影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好。

而且杨轩还听到,朱高炽竟然还哼着小曲儿。

“这小子…”杨轩笑着摇了摇头,收回目光,转向身边的安庆。

“好了,我们回去吧。”

“嗯。”

……

次日,杨轩悠闲的日子到头了,开始上班。

他在内阁帮助朱高炽一起处理政务,主要负责处理户部和兵部的事。

他入朝几十年,经验无比丰富,处理政务的速度,比三杨快出不止一截。

每份折子,他都能给出合适的建议。

在他加入后,连续几天时间的超高效率,让朱高炽和三杨压力大减,并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才叫专业。

而就在这时,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进入了皇宫。

“紧急军情,鞑靼犯边!”

看完军报,杨轩、朱高炽等人的脸色很不好看。

“我等应尽快将军报呈于陛下。”

“太子,我们走。”

话落,杨轩先行离开。

“杨士奇,你也来。”

“你二人,继续值守在此。”

朱高炽对三人说道。

“是。”

……

御书房。

朱棣看完杨轩送过来的军报,也是怒不可遏。

“阿鲁台这是找死!”

他咬牙切齿。

军报中的内容不多,北方重镇兴和所被鞑靼部围攻,全员战死。

援军收到消息赶到后,看到的只有一地的废墟。

所有的粮食,辎重,军械等都已经没了。

“这个仇必须报,我大明的将士不能白死。”朱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老大,让夏原吉筹集粮草辎重,再让兵部发调令,调集军队,朕要亲征漠北。”

听到这话,杨轩的眉头不由皱起。

眼下已然入冬,显然不是发动战争的时机。

不过他也能理解,朱棣现在正在气头上。

而一旁的太子朱高炽,则是默默盘算着家底。

如果这一仗真的要打,能不能负担得起,会不会对国家的发展有影响。

他考虑的都很长远。

迁都一事,耗资巨大,本来国库都快空了,但随着夏收和秋收的完成,江南的商税和市舶司的关税运抵京师,以及倭国的金银运回来,国库再次充盈起来。

再加上新作物的推广,土豆和红薯获得了丰收,玉米的产量虽然比不上这两者,但也不容小觑。

已经有了继小麦水稻之后,成为第三大主粮的趋势。

小米虽然也不错,但产量实在太低了,不划算。

这一年,另一项大的花费,就是平定贵//州的土司叛乱了。

不过由于地处南方,粮食等调运起来也比较方便快捷,花费要比北伐少许多。

总体来说,除去必要的压库银,预留的赈灾钱粮,发展建设,官员的俸禄等。

以现在的家底,要发动一场战争,并且不对大明的发展产生影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心里有了底,朱高炽紧锁着的眉头也舒展了开。

当然,身为太子,他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老爹这话明显有些不理智,所以该劝他还是要劝一劝的。

“父皇息怒!”

“眼下已经入冬,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且塞外苦寒,我大明将士若是这个时候出击,必然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还望父皇能够体谅将士们的不易。”

朱高炽躬身拜下,说的很诚恳。

听到好大儿的话,朱棣更加生气了。

“鞑靼犯边,屠杀我大明军民,你跟朕说让朕息怒,你是何居心?”

朱棣质问道。

“父皇,儿臣并非阻止父皇出兵,只是眼下时机不适。”

朱高炽解释道,并没有生气,显然是对自己老爹足够了解。

“那你说,什么时候合适?”朱棣轻哼一声。

“来年开春后。”

朱高炽道,他知道自己阻止不了老爹出兵,所以只希望,能让大明的将士少损失一些。

“说说你的理由。”朱棣示意了一下。

他这个时候已经冷静了下来,大概也猜到了儿子的用意。

“是。”

“父皇,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对我们,还是对草原上的部落来说,冬天都是最难熬的。”

“不过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安然度过冬天,但草原上的部落就没这么简单了,白灾(雪灾)足以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损失。”

“就算是形成不了白灾,但根据往年的经验,他们的损失也绝对不会少。”

“一个冬天过去,他们的战马掉膘严重,牲口也会有不小的损失,整体战力会大大下降。”

“此时,正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

“而我大明将士,经过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和准备,届时再出击,必然可以以雷霆之势,荡平漠北。”

“好。”听完好大儿的分析,朱棣大声叫好。

这些东西,他自然也是想到了。

毕竟他已经与北元余孽打交道几十年了,对他们的了解,比自己的儿子更多。

但儿子所说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现阶段,确实不适合出兵。

只能等开春之后,再行出兵。

“老大。”他欣慰的看着大儿子。

“儿臣在!”朱高炽道。

“既然你知道该怎么做,那战前的粮草辎重等筹备事宜,就都交给你了。”

“距离来年开春,还早的很,你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不过,兴和所不能放弃,尽早派人重建。”

朱棣吩咐道。

“是,儿臣会在来年开春前,将一切都准备好。”

朱高炽认真道。

“杨士奇。”朱棣转头看向杨士奇。

“臣在。”后者躬身道。

“下去之后,会同夏原吉,协助太子,务必将此事办好。”朱棣道。

“臣领旨!”

“兴和所的重建一定要抓紧,行了,你们先下去吧!”

“杨轩,你留一下。”

“(儿)臣告退!”朱高炽和杨士奇退了下去。

御书房中只剩下了杨轩和朱棣两人。

后者招呼杨轩坐下,随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这几年没有再北伐,连阿鲁台这个丧家之犬也敢犯边了。”

朱棣缓缓开口。

这些年,瓦剌倒也安稳,与大明和平相处。

诚然,这其中与马哈木在大明有关系,但两年前马哈木病逝,瓦剌依然没有侵犯边境。

在脱欢的带领下,瓦剌部与大明一直在友好相处。

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亲近大明之人。

这样的邻居,朱棣还是比较喜欢的。

自永乐十三年与瓦剌一战过后,瓦剌遭受重创。

鞑靼部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后面鞑靼与瓦剌一战,虽然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但也不是没有收获。

脱欢借助这一战,奠定了他在瓦剌的统治地位,这也为他后面清除异己,掌权提供了不少便利。

而阿鲁台也趁此机会,发展实力。

他们本就是蒙古正统,只要有机会,发展的速度更快,受到的阻力也更少。

实力强大了,阿鲁台也就不安分了。

近几年来,他们不仅侮辱,还拘留大明派去的使节。

除此之外,还时常对边境进行骚扰的劫掠。

这些损失都不大,边境的将士足以应对。

朱棣也就忍了下来。

但这一次,他们却围攻兴和所,杀了所有人。

这朱棣忍不了,传到军中,将士们会怎么想?

百姓知道后,又该怎么想?

所以这一仗,非常有必要打。

“还是五十万大军?”

听到朱棣的话,杨轩只问了一下出兵的数量,其他的并没有多说。

他也觉得该带着大明军队去草原上转转了,不然敌人很容易忘记大明的强大。

至于大军出征耗资巨大,现在不是原来的历史了。

现在的大明国富民强,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而且,相比于让敌人杀进来,劫掠杀害大明军民,主动出征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没错。”

“还是五十万大军。”

“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是他们这一生做过最错误的决定。”

朱棣霸气的说道。

“好,到时候一起出征。”杨轩说道。

“这是自然,放着你这样的大将不用,我还没有那么傻。”朱棣笑着说道。

“你这算盘打的……”杨轩笑着摇摇头,一脸无奈。

他跟着去,主要还是为了看着朱棣,别动不动就亲自带兵冲杀。

毕竟朱棣都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头子了。

“行了,不跟你废话了,我要下去忙了。”

杨轩从椅子上起来,道。

“嗯。”

朱棣轻轻嗯了一声,看着杨轩离开。

出了御书房,杨轩便回了内阁。

……


  (https://www.95ebook.com/bi/334184/1723727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95e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95ebook.com